面板深度解析,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
TFT-LCD液晶显示技术,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美国RCA公司萨夫诺中心发现了动态散射液晶,后续西屋电气发明了TN-LCD(扭曲相列型液晶显示器),TFT-LCD真正实现产业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企业相继建成TFT-LCD第一代线、第二代线,将TFT-LCD应用到电子表等产品中。回顾整个TFT-LCD产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次的产业转移: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1)20世界90年代,日本企业实现了TFT-LCD技术的产业化,夏普、NEC、DTI、日立、松下、星电等厂商,相继建成了G1、G2、G3、G4代线,TFT-LCD真正从实验室产品走向了大众生活,笔记本电脑屏幕也成为引爆TFT-LCD产业需求第一波消费级应用;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已经成为TFT-LCD产业的主导者,全球市占率高达95%以上。
2)在1995~1996年的液晶周期衰退期中,韩国三星、LG、现代等企业正式进军TFT-LCD产业,此后凭借着持续“反周期投资”的竞争策略,在行业衰退期网罗行业人才、大幅扩充产能抢占市场份额,到1999年韩国三星、LG已经超越日本夏普,成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两家面板供应商(三星市占率达到18.8%,LG市占率达到16.2%),2000年以后韩国企业率先建成了多条5代线,使得TFT-LCD技术开始进入桌面电脑和大尺寸电视市场,实现了对日本厂商的全面超越。
3)韩国企业的快速崛起使得日本企业在TFT-LCD市场份额急剧下降,面对来势凶猛的韩国竞争者,日本企业**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与我国**地区厂商合作发展面板产业,1998年6家**企业(中华映管、达基、奇美、联友光电、瀚宇彩晶、广辉电子)获得日方的技术许可进军TFT-LCD面板产业,随后**企业通过进取的投资策略,不断建设高世代线抢占市场份额,2003~2005年**面板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期,全球市占率达到40%左右,仅次于韩国。
4)2011年,京东方北京8.5代线和华星光电8.5代线陆续投产,标志着我国**TFT-LCD面板产业实现了高世代线的技术突破,2014年开始随着**多条8.5代线以及10.5代线的投产,我国**面板市场率快速提升,2019年京东方已成功超越LGD,成为全球最大的TFT-LCD面板制造商,我国**全球市占率也达到42.3%,成为全球最大的面板制造基地,预计2020年我国**面板市占率将达到50%。
2017年之后全球液晶面板主要新增产能大部分是在我国**,新增的高世代线主要由我国厂商投资建设的,2017年至今新增及规划的10.5代LCD产线共有5条,其中四条是由**的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投资建设的,随着高世代的陆续投产,**面板厂商全球市占率将超过50%。
2017年开始随着国内多条8.6代线以及京东方合肥10.5代线的投产,LCD面板产业再次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数量为2.84亿片,同比增长8.4%,出货面积为1.5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9.5%,出货数量及出货面积均达历史新高,而需求端TV需求增长缓慢,导致供需格局持续恶化。面板**从2017年年中持续下滑9个季度,多种面板尺寸**下滑幅度超过50%。
Sigmaintell数据显示,3Q19液晶面板产出面积同比增长1.9%,结束了连续三个季度同比12%的增长,增速明显放缓,预计2019年四季度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供应数量将同比下降12.2%,环比下降9.8%,产出面积将同比下降6.5%,环比下降3.7%,2020年上半年将保持同比下滑趋势。
D**CIEN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将有约2100K的7代线产能和800K左右的8.5代线产能减少,约1360K的10.5代线产能增加,按照一定的良率、切割效率计算,2020年实际增加的出货面积将不到1M㎡,相比与2019年159M㎡的出货面积,同比增加不到1%,相对于每年7%~10%的整机出货面积增长,2020年大尺寸LCD面板行业的供需格局将明显好转,**有望止跌回升。
从量上来说,TV出货量每年约2亿台,由于TV面板尺寸大,整体出货面积占到LCD面板总需求量的70%以上。根据奥维睿沃《全球TV品牌出货月度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球电视品牌出货1.57亿台,同比增长0.3%,其中OLED TV出货194万,同比增长27.4%。IHS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整机市场需求似乎显得颇为乐观,2018年全球前五大电视整机品牌出货达成1,138亿台,2019年预计能达成1,154亿台;而其2020年全球前五大电视整机品牌的出货规划则为1,315亿台,相较2019年成长14%。其中如TCL, 海信, 小米等均设定其2020年液晶电视整机全球出货有双位数字增长的目标。TV出货量的增加将显著拉动上游大尺寸LCD面板出货面积的提升。
大尺寸TV销量占比持续提升,导致TV面板平均尺寸持续增长,32英寸TV占比将从2018年31%下降至2019年的28.5%,55寸TV占比将从2018年的14.7%增加至15.3%。2018年全球TV出货的平均尺寸达到44.2英寸,较2017年增长1.5英寸,2019年前三季全球TV出货平均尺寸达到45.1英寸,同比增长1.7英寸,2019年前三季全球TV出货面积达到94.5M㎡,同比增长8.5%。
预计,随着55寸以上电视占比的提升,2020年TV出货的平均尺寸仍将继续增长至46.9英寸,根据我们测算,2020年全球TV面板需求面积将达到134.6M㎡,同比增长8.3%,预计未来几年TV面板出货面积将维持7%~8%左右增速成长。
车载显示是近年来面板需求快速增长的领域之一,车载面板主要用于仪表板和中控台,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入口。2019年上半年全球整车销量为4560万部,受宏观因素影响,同比下降约6.2%,车载面板出货总量是约7900万片(不包含后装),同比下降约3.4%。在5G和智能化趋势下,车载显示面板大尺寸趋势明显,10英寸及以上的需求持续走强,整车厂纷纷规划27寸,32寸等超大尺寸车载显示面板,部分车型已搭载48英寸超大面板。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车载显示已成为各大面板厂商重点布局的市场,2019年上半年全球车载面板出货排名可以看出,LGD一跃位列第一,同比增长约36%,市场份额高达16%。JDI则退居第二,同比下降20.5%,第三位为天马,同比增长11%,市占也来到13%。
2019年华为正式推出智慧屏产品,与传统智能电视不同,智慧屏在交互能力、多屏协同能力、管控能力、智慧音画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将成为用户与设备之间信息无缝互动的家庭智慧入口,承担智慧交互、跨屏体验、IoT控制、影音娱乐合一的中心角色,是华为“1+8+n”战略中重要的一环。5G将是AIoT的时代,电视的价值有望被重塑,其大屏的天然优势将成为家庭交互、家庭控制、娱乐、社交、通讯、服务等多个场景的中心,有望颠覆传统电视行业,从而**消费者购买和换机。
AMOLED (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即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以其卓越画质、轻薄外形、宽温*作、户外可视、节能省电等特性,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有望成为继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CRT),液晶显示技术(LCD)之后的第三代主流显示技术。由于AMOLED是自发光结构,不需要背光源,因此体积更轻薄,同时也由于自发光的特性,使得暗画面下的功耗远低于LCD的背光恒定功耗,使AMOLED显示面板拥有节能的特性。近年来随着曲面屏、窄边框、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屏下**头技术等技术的推动,AMOLED正迅速夺取现有TFT-LCD手机显示的市场份额,在智能终端中渗透率快速提升。
供给端来看,AMOLED目前主导厂商仍是韩国面板厂商,2019年三季度三星仍占据全球AMOLED市场88.5%的市场份额,处于垄断地位。我国**厂商也纷纷加大在AMOLED领域的投入,国内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维信诺等面板厂商也在积极布局AMOLED,随着国内多条AMOLED6代线相继投产,国内厂商市占率会在未来三年大幅提升。
**AMOLED面板厂商加速追赶。目前京东方已在成都、绵阳、重庆、福州规划了四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成都柔性6代线已实现量产,绵阳柔性6代线也在2019年实现量产,重庆柔性6代线已经开始建设,在AMOLED领域总投资规模近2000亿元,全部达产后京东方的柔性OLED月产能可达到192K/月,将成为仅次于三星的全球第二大AMOLED供应商。维信诺、深天马、华星光电、和辉光电AMOLED产能也在陆续开出,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AMOLED制造基地。
国内主要AMOLED产能规划包括:1)京东方:规划的柔性AMOLED6代产线有4条,目前已经成都、绵阳两条产线投产,重庆线已经开始设备搬入,4条产线达产后总产能为192K/月;2)维信诺:规划AMOLED产线有三条,昆山第5.5代AMOLED线,主要为刚性OLED产品,固安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设计产能30K/月,目前在爬坡,产品已在批量供货,合肥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设计产能30K/月,仍在建设当中,全部达产后柔性AMOLED产能将达到60K/月;3)华星光电:武汉T4柔性AMOLED产线,达产后月产能为45K/月;4)深天马:武汉一期和二期AMOLED产线,达产后月产能为37.5K/月。
需求端来看,智能手机是AMOLED面板最大的应用市场。IHS预计2019年AMOLED向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总量将达到4.86亿片,较2018年增长17%,渗透率达到30%。2020年,苹果新款iPhone机型将全部搭载AMOLED显示屏,将极大带动AMOLED渗透率提升;同时国内终端厂商也将把AMOLED从高端手机逐步下沉到中端产品,AMOLED渗透率有望迎来加速提升,根据IHS Markit | Technology预计2023年AMOLED出货总量将增至8.25亿片,渗透率达到50%。
屏下指纹、屏下**头等技术的普及,将加速AMOLED在手机端的渗透。柔性OLED最大的应用仍在于手机端,近年来屏下指纹、屏下**头技术的出现,加速了AMOLED在手机端的渗透。屏下指纹识别是全面屏时代的必然趋势,目前有***和光学屏下指纹两种技术路径,光学指纹识别凭借更好的体验、成本优势以及相对更加成熟的供应链,取得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根据TrendForce预测,2019年光学式屏下指纹识别占比有望达到82%。由于光学式指纹识别的原理是通过透光屏幕下方设置**头拍摄指纹图像,再以算法与储存的指纹信息进行比对。目前主流显示技术中,TFT-LCD由于是被动发光,TFT层透光性较差,因此屏下指纹传感器很难识别到指纹信息,而OLED面板具有透光性,因此当前的光学屏下指纹必须搭配OLED屏幕使用,TrendForce预测,2022年FOD屏下指纹渗透率将从2019年的23%提升至50%。
折叠屏成为智能手机创新新趋势。2019年三星、华为相继发布了折叠屏手机GalaxyFold和MateX,折叠屏手机一经推出迅速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两款手机销量均超出预期。从设计上来讲,两款手机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区别,三星GalaxyFold采用的是内折方式,屏幕尺寸达到7.3寸,采用的是三星自家的柔性AMOLED屏幕,华为MateX采用的是外折方案,屏幕尺寸为8寸,采用的是京东方的柔性AMOLED。尽管两款手机售价高达15999和16999元,但推出后迅速风靡市场,目前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可见消费者对于折叠手机创新接受程度非常高。
柔性OLED面板是折叠屏手机最关键的器件。可折叠OLED面板必须在普通柔性OLED面板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厚度、增加结构强度,尤其是OCA光学胶、偏光片、盖板等关键组件,技术难度显著提高,成本也显著提升。根据CGS-CIMB统计,折叠屏手机GalaxyFoldBOM成本高达636.5美元,较三星GalaxyS9和iPhoneXsMaxBOM成本有大幅提升,其中柔性OLED显示模组是成本中最关键的器件,BOM表成本占比超过30%,**达到了218美元,远超iPhoneXSMax中所采用的柔性OLED屏幕。IHS Markit数据显示,手机柔性OLED面板的平均售价是硬屏OLED的3倍左右,是LCD屏的6倍以上。
除了柔性OLED之外,折叠屏也将带来整个供应链巨大的改变。盖板需同时满足可折叠、透光性与防护性能,CPI(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膜)是目前主要解决方案,UTG(超薄玻璃)也是终端厂商研究的方向;铰链也是实现可折叠手机的关键,金属铰链设计结构复杂,对精密零部件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也大幅提升;触控电极材料方案需由ITO材料转换为金属网格(Metal Mesh);折叠屏用的偏光片需要大幅降低厚度。
可折叠柔性OLED成本持续下降,折叠屏手机销量有望爆发。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供给的改善,未来折叠屏手机的成本有望出现显著下降,三星GalaxyFold7.3英寸的可折叠柔性OLED面板的成本接近200美元,DSCC预计可折叠OLED屏幕成本将在未来三年快速下降,到2022年成本将降至90美元左右,降幅约50%。根据Sigmaintell预测,2019年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的销售量约70万部,预计2020年全球可折叠智能终端的销售量约400万部,同比增长约为519%,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1.5亿部。
折叠屏手机将极大拉动AMOLED面板需求。我们以8英寸折叠屏OLED来测算,一片6代线AMOLED基板预计可以切割月100片8英寸柔性OLED,考虑90%良率的情况下,1亿部折叠手机将消耗93K/月的6代线AMOLED产能,相当于需要消耗两条48K月产能6代柔性AMOLED产线,需求拉动效果明显。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精美行业图谱点击链接了解哦!
当前,以芯片为代表的信创产业逐步成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国产CPU产业强势崛起的过程中,你首先想到的会是哪几企业?答案有很多,但“中科系”的提及率绝对很高。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系”旗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圣何塞报道在硅谷源泉之一的圣何塞,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正在带领英特尔加速奔跑。当地时间9月19日,2023英特尔on技术创新大会于美国加利
财联社9月19日讯(记者 唐植潇)近日有消息称,OPPO将会重启芯片业务,并且“有部分员工已经回流,加入到了车载业务之中”。记者就此事向OPPO方面进行核实,对方表示“不予置评”。特百惠(我国)数字与
600亿颗芯片!我国巨头正式宣布,美媒:**也没料到制裁这么快
我国芯片市场与美国依赖我国的集成电路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拥有庞大的需求和巨大的增长潜力。我国的电子消费市场一直在迅速增长,包括智能手机、电视、电脑和各种智能设备等,这些设备都需要高性能的芯
最新手机芯片天梯图:A17、华为麒麟9000S,排在什么位置?
近日,最火的两颗芯片分别是苹果的3nm芯片A17 Pro,虽然很多人吐槽它较上一代提升不明显,但论性能,可以碾压任何安卓芯片,甚至是领先2代的。另外一款芯片,则是华为麒麟9000S,当然,这颗芯片工艺
韩国芯片连续13个月暴跌,尹锡悦指责我国不采购,外媒:自食其果
据韩国媒体称,韩国的半导体出口额已经连续暴跌13个月了,比去年同比下降了28%左右。韩国政府急的焦头烂额。尹锡悦政府竟直接甩锅我国,话里话外都是指责,他认为韩国半导体卖不出竟是我国的原因,我国应该帮助
我国突破芯片瓶颈将影响全球秩序?美国很担心,指出我国关键弱点
我国在芯片半导体领域一直深受美国的**,通过贸易制裁的方式阻止高端芯片进入我国市场。这样的举措一度造成我国芯片领域发展断档,不过随着我国科技企业近几年的突破,目前我国已经在芯片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前几天,华为一声不响的上线了mate60系列,带着麒麟芯片9000s强势回归,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华为麒麟芯片**背后,我们不该忘记这位老人—张汝京。我国半导体之父,为回**造芯片,被开除**户籍,
【有车以后 资讯】“未来汽车对传统汽车的颠覆性,使传统零部件体系的50%以上都面临重构。”12月16日,在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GIV2022)上,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指出,智能汽车的价值链
投稿点这里汽车有多少个零件?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十分确切的标准答案...据估计,一般轿车约由1万多个不可拆解的**零部件组装而成。结构极其复杂的特制汽车,如F1赛车等,其**零部件的数量可达到2万个
全球最大的10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都是世界500强 无我国企业
【卡车之家 原创】美国《财富》**每年发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是以营业收入数据对全球企业作出排名的榜单。2017年“世界500强”榜单中,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厂商共占据33席(除去大型工程车辆企业),
汽车零部件企业哪家强?除了博世**还有这些名字你一定耳熟能详
文:懂车帝原创 李德喆[懂车帝原创 行业]9月18日,由《我国汽车报》主办,罗兰贝格协办的2019汽车零部件“双百强”企业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举行。在两份榜单中,博世、**、电装位列2019全球汽车零部件
行业现状(Reference:产业运行 | 2021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中汽协预测: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700万辆,新能源销量超过550万辆(Reference: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乘
全球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核心技术都被他们垄断,自主遗憾缺席
提到电影,我们会想到张艺谋、冯小刚,而很少会想到幕后的制作人;提起流行乐,我们会想到周杰伦、萧敬腾,而很少会想到背后的作词人。台前台后,一幕之别,知名度往往相差甚远。车界又何尝不是如此,知名车企我们都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陶震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经过3年疫情后,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通信展今年有望再现往日盛况。2月27日至3月2日,由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主办的20
近日华为、苹果争相推出手机卫星通信功能,成为一大亮点,不少手机厂商也将目光投到卫星通信。放眼未来,手机直连卫星的卫星通信服务将是大势所趋,也是6G时代的重要标志。华为以“北斗三号”为依托,率先把“卫星
国内企业在光通信产品的参数测试过程中,通常使用国外的先进测试设备。然而,这些测试仪器之间往往是孤立存在的,需要手动调试仪器并通过旋钮、按钮和人眼观察波形或数据。这不仅*作繁琐易出错,而且测试效率低下。
龙头20cm涨停,7天股价翻倍!一文看懂卫星通信前世今生及产业链
卫星通信概念股华力创通今日再度强势拉升,截至发稿,该股股价20cm涨停,7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近113%,现报23.52元续刷阶段新高,总市值155.9亿元。消息上,有媒体从供应链获悉,Mate 60 P
工信部: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实现网络层面的移动通信号码归属地变更的条件
针对网友提出的“电话号码归属地更改”建议,工信部近日给出了官方回复。此前,有网友在人民网留言板向工信部留言称,“现在电话都是实名制,电话号绑定的***及一些主流的软件较多,更换号码后造成一系列问题